欢迎来到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官网官网 !

关注我们

手机版

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官网

爱,要让孩子知道——谈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

更新时间:2014-12-18 来源:本校 作者:管理员 浏览量:1280

爱,要让孩子知道——谈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

 201412181109471910.jpg

  题记:请记住这句话吧:"教会孩子爱父母,他才会爱他人,也才会被人爱。"这幅漫画,想来多数人并不陌生。它是1991年高考"三南"卷写作题,漫画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,不思图报的不孝子孙。我对这幅漫画印象特别深刻,不仅是因为后来多次在上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它,更在于每次分析它时我就忍不住想:究竟谁之过--孩子?家庭?社会?

  放眼今天的独生子女,我们更忧虑地发现:孝的观念正逐渐淡薄,传统美德正日益失落。不少孩子从小就以"小公主"、"小皇帝"自居,养成了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的习惯;不少孩子自私自利、以自我为中心,目无长辈,甚至自妄自大、骄横任性、缺乏爱心。有篇短文《留一份给自己》中这样写道:"中午下班回家,热得满头大汗,桌上正好有一瓶饮料,我拿起来就喝。7岁的女儿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饮料,气呼呼地说:'谁让你喝的,这是我的饮料。'然后不依不饶地哭着让我赔,任我怎么劝都没有用。"这位母亲说她的心像被针尖刺了一下,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这样自私?是的,"究竟是什么原因"?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好好地想一想。

 201412181109394059.jpg

  "妈妈爱吃鱼头",我希望父母们千万别再给孩子做这样的"榜样"了!

  1、让孩子知道并感恩家长给他的爱。

  孩子不孝敬父母是父母娇惯的结果,也是"妈妈爱吃鱼头"行为"榜样"的结果。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,自己不吃,让孩子吃,自己不穿,让孩子穿,甚至给孩子当马骑,使孩子感觉到父母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。有些父母有好吃的总是先让给孩子,有吃的总是把好的留给孩子,自己吃"鱼头",还谎称自己喜欢吃"鱼头",久而久之,对孩子的"爱"在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,这就是以我为中心,非我莫属的自私霸道的坏习惯,孝心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。

  真心爱孩子,就要让孩子懂的感受爱、体味爱。也许我们许多家长已经习惯于付出,并不希望得回报或感恩,或者认为孩子少不更事,自己的作为没有必要对他们解释,因此孩子只是静静的等待获取,从来不知道父母或亲人对他的殷殷之情。这实在不足取。家长的作为要对孩子讲清原因,让孩子知道并体味亲人给他的爱,这个过程也是教会孩子学会爱的过程。当你把好吃的东西给孩子吃时,告诉孩子你也喜欢吃。比如喂宝宝好吃的,说:"好香,也让妈妈尝尝好吗?"就说吃鱼,把鱼肉夹给孩子时,要告诉孩子妈妈也喜欢吃,别让孩子真觉得"妈妈喜欢吃鱼头"!在帮孩子做事时,同样应当进行教育,比如帮孩子穿衣服,可边穿边说:"现在我帮你穿衣服,等妈妈老了,你帮妈妈穿衣服,好吗?"我在给孩子吃东西时,总是当着孩子的面,自己也分一份吃;而且有好吃的东西都基本上三人平均分。比如买鸭翅膀一般买四只,一人一只,剩下一只我说:"妈妈辛苦了,给妈妈吃。"而他妈妈常常又将大半只给孩子,说:"奖给儿子吃,儿子将来要带爸妈到国外玩呢!"这样做不是斤斤计较,而是觉得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,懂得父母的爱,珍惜父母的爱。

  2、让孩子知道并感受父母的艰辛。

  有句古话,很耐人寻味:贫穷出孝子。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:因为穷,所以孩子更容易体味到父母的艰辛,倍觉父母爱的可贵;因为穷,所以孩子从小就懂得帮助父母做事,容易形成关心父母、体贴父母、帮助父母的品质与习惯。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,只知道对孩子无私的爱,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,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恩爱。曾有报道:有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,离乡背井在北京某高校门口拉小提琴,为女儿筹措学费,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,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。老先生这种"暗地里的爱"让人感动,但实在不足取。爱,要让孩子知道,才能激发起孩子的爱心,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。

  现在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从事着怎样的工作,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。由于不了解,所以不理解,也就谈不上孝敬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,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,体会父母对孩子的亲情,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。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天的情况:起床、做饭、洗衣服、整理家务、上班等,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,如:孩子生病了,父母怎样心疼,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……细节能感染人。知恩就要感恩,感恩就要报恩。如有可能,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父母的劳动,以加深其体会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、体贴父母、爱护父母的好习惯,如为妈妈梳梳头,给爸爸捶捶背等等。

  3、让孩子知道并稔熟孝的故事。

  孝,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有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孝的故事。父母可充分利用这些故事,让传统的美德流淌在孩子的血脉里。"羊儿跪乳,乌鸦反哺",教孩子明白孝心是真理和天性;"孔融让梨",使孩子懂得分享;"香九龄,能温席。孝于亲,所当执。"让孩子懂得关心父母,爱在细微处。与孩子共读一篇文章,如《孝心无价》;共唱一歌,如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《妈妈的吻》《常回家看看》《烛光里的妈妈》;共诵一诗词,如《游子吟》、《妈妈的雨季》、《妈妈,我的守护神》等。在亲子互动的活动中,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,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品德。

  总之,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声的,也是不容置疑的,但应当让孩子知道,让孩子懂得感受爱、体味爱,并实践爱。唯有如此,才会使我们的孩子走出狭隘和自私的天地,学会尊重他人,学会共处,学会感恩,学会孝敬,整个世界才会充满和谐的爱的阳光。

  一日,我下班回家。对门家的小姑娘和她奶奶正在门口争夺一袋垃圾。"我去倒!"小姑娘说。"太脏了,我去!"奶奶不同意。争执了一会,小姑娘终于放弃了,奶奶提着垃圾下了楼。望着老奶奶颤悠悠的背影,我想说:给孩子孝的机会吧。

  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,不是长大就能自然形成,而是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养成的。要想让孩子养成孝的习惯,对父母、对他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,家长平时就应当多给孩子表达和实践孝的机会。

  1、呵护孩子的孝心人之初,性本善。在长辈无私的关爱下,很小的孩子就会表现出对长辈的爱。记得儿子很小时,妈妈带他去作客,他拿了一颗糖果放在袋里,说要给爸爸吃。回家后,儿子迫不及待地把糖果递给我,我欣喜地接过糖果咬下半颗,说"真好吃,谢谢儿子!"并亲了亲他,儿子稚气的脸上瞬时绽开了灿烂的笑容。经常如此之后,儿子有好吃的总喜欢和爸妈分享,一根雪糕先给爸妈咬一口,一碗凉粉先让爸妈尝一尝,而我们也总是乐意接受。渐渐地就成了习惯,直到成人了也如此。前不久,我和儿子一起喝喜酒,席间上来每人一碗鲍鱼羹。儿子尝了一小口说:"嗯,味道不错。老爹,给你吃吧,你需要补。"让我心里暖暖的。

  长辈关爱孩子,孩子孝敬长辈,这种亲情关系是互动的。孩子随时表现出来的对长辈的爱,哪怕是让你尝尝他(她)的零食,玩玩他(她)的玩具,为替你做点事,长辈要乐意接受,并给予肯定和适时地表扬。这样,孩子就会受到激励,久之,孩子的孝心很自然地得了强化。可是许多家长常忽视了孩子的"闪光点":"行啦行啦,有这份孝心就行了,我心领了。"这很可惜,因为孩子心中刚刚萌发的孝心意识,如果得不到尊重,受到拒绝,这一重要情感就会逐渐淡薄逝去。

  2、引导孩子实践孝有位曾这样反问前来咨询的家长:你生病的时候让孩子为你们买过药、熬过药吗?天冷了,你让孩子为你拿过衣服、围过围巾吗?你让孩子洗过衣服、做过饭、洗过碗吗?你让孩子感受过你的生活、为你过过生日吗?如果没有,你就没有理由责怪孩子,说孩子没有孝心,不懂感恩!

  是啊,让孩子养成孝的习惯和品质,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引导培养。比如引导孩子学会关心长辈,懂得陪长辈聊聊天,懂得在节日里向长辈送上一份祝福。每到母亲节和孩子妈生日,我就会提醒儿子送妈妈一份小礼物;每个隔一段时间就提醒儿子去看看爷爷;无论儿子再忙也要带他去墓地祭奠奶奶等等。比如引导孩子多为父母争光,哪怕只是老师奖的一朵小红花,作业中的红五星。当教师多年,我清楚学生年龄越小为父母读书的成分就越重,所以家长与其硬逼孩子读书,还不如在孝心培养上多下功夫。再如引导孩子替父母分担忧愁,学会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,帮衬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,如为父母取鞋、取袜,扫地、擦桌子、倒垃圾等;尤其要让孩子帮长辈添饭、沏茶等,这不是单纯的劳动,而是逐渐培养孩子为长辈服务的意识和习惯。不过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孝是一种强迫性的劳动,是一种额外的负担。孝心,要在融洽的氛围中,在爱心的驱使下,慢慢地养成,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。当孩子为长辈服务时,长辈应笑脸相迎或亲亲孩子,并予以表扬和鼓励,让孩子觉得为长辈服务很自豪、很值得,是快乐、幸福的事。

  3、创造机会让孩子孝儿子刚读小学那年,一次我出差在外,他妈妈身体不适,吃过晚饭鞋也没脱就倒在床上。儿子见了,端来热水,为妈妈脱去鞋洗了脚,掖好被子,然后退出去自己做作业。我得知后,好好地夸奖了儿子并给了他奖励。这事给了我一个启示:其实孩子懂得关爱父母,只是缺少表现的机会,那么我们何不多创造些机会让孩子表现呢?孩子孝心的养成需要实践,如果没有恰当的机会,纵有满腔孝心也无从表现,那颗孝心就会被掩藏乃至泯灭。

  有时装病、装忙、示弱是不错的方法。让孩子知道你也是人,也会生病,也需要他人关爱,从而让孩子主动地为你做些事;电脑前坐久了,我便喊腰背酸痛,儿子就过来替我锤背,有时还帮我录入文字。双休日,我常和儿子商量:"我没时间,你帮爸爸去买菜?"儿子问买什么菜,我说买你喜欢的和妈妈喜欢的。(天下母亲都知道儿女喜欢吃什么,可是又有多少儿女知道妈妈爱吃什么菜呢?何不借此让孩子关心父母呢?)妈妈的示弱,给了儿子一个小男子汉的责任感,有重的东西帮着妈妈抬,我不在家时,夜里陪妈妈去出诊……。在为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孝心的同时也浓厚了亲情。

  孝,是一种习惯、一种品质,需要亲身体验。孩子只有做了,才能体验到,只有不断地实践强化,才能内化为一种心理品质,形成一种习惯。知心姐姐卢勤曾说:"爱是一个口袋,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,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。"当孩子怀着成就感和幸福感,一次次地表达孝心,那么这一传统美德终必将养成,终身受用。